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防治措施、施工技术及管理与维护。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境内公路路基涎流冰的防治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alus Ice on Highway Subgrade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87-2024《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技术指南》是一项专门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中涎流冰问题的技术规范。涎流冰是由于地下水或冻土层融化形成的液态水,在低温条件下冻结成冰体,对公路设施造成破坏的一种自然现象。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标准在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涎流冰的概念及其危害性。规定了涎流冰是指由地下水补给、融雪水或降雨等水源引起,并在低温环境下反复冻结与融化所形成的流动冰体。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在第4章“基本规定”部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沿线气象条件、地质情况及历史灾害记录等因素,合理选择路线走向以避开高风险区域。同时提出应采用综合防护措施,包括设置保温层、排水系统以及防渗墙等手段来减少涎流冰形成的可能性。
再者,第5章详细描述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例如,对于已存在的涎流冰病害点,建议采取钻孔灌浆法加固基底;而对于新建路段,则需提前做好边坡防护工程。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寒冷季节施工时要确保材料质量稳定,并加强现场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
另外,第6章关于监测与维护也非常重要。它指出应建立长期观测体系,定期检查防护结构的状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巡检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在附录A中列出了相关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范围,这对于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给出了不同厚度保温层所需导热系数上限值,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方案可行性。
总之,《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技术指南》不仅总结了以往成功的实践经验,而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将极大程度上保障青藏高原地区公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