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沙区沙障设置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维护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高寒沙区的防风固沙工程及相关生态修复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nd Barrier Installation in Cold Desert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78-2024高寒沙区沙障设置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高寒沙区环境特点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沙障设置技术来有效治理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高寒沙区”、“沙障”等关键术语的概念。其中,“高寒沙区”是指海拔较高且气候寒冷地区内存在的沙漠化土地;“沙障”则是指在沙地表面按照一定方式布置材料或结构,以达到固定流沙、改变局部小气候条件、提高植被成活率的目的设施。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沙障类型与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多种类型的沙障及其适用场景。例如:
1. 固沙草方格:适用于流动性较强的沙丘表面;
2. 植物固沙带:适合于半固定及固定沙地;
3. 土工织物沙障:可用于防止表层土壤侵蚀;
4. 石方格:特别适合于砾石覆盖度较高的区域。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优势,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三、施工要求
关于沙障的具体施工流程,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 材料准备:所有用于制作沙障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经过必要的处理;
2. 布设方向:通常应垂直于主风向布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挡风沙流动;
3. 密度控制:不同类型的沙障有不同的密度要求,过稀则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过密又可能增加成本;
4. 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沙障的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四、监测评估体系
为了保证沙障工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标准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观测沙障区域内的风速变化情况;
2. 记录植被恢复进程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3. 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周边环境指标数据;
4.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整优化后续工作计划。
五、环境保护措施
在进行任何生态修复项目时都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DB63/T 2378-2024》也不例外。它强调在整个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破坏,比如合理规划作业路线避免踩踏敏感地带;选用环保型建材降低资源消耗;妥善处置废弃物防止污染扩散等等。
综上所述,《DB63/T 2378-2024高寒沙区沙障设置技术规范》是一部全面而细致的技术指南,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维护管理各个环节的专业指导,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的态度。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共同推进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