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硫黄磷伞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与材料、菌种制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硫黄磷伞的栽培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lphur Tuft (Hypholoma sublateriti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945-2024《硫黄磷伞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硫黄磷伞的种植管理。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菌种选择:规定应选用经过鉴定并符合质量要求的优良菌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优质的菌种直接决定了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
2. 培养料配制:要求培养料中木屑占78%-85%,麸皮或米糠占10%-15%,玉米粉占5%-8%,石膏粉占1%-2%。这样的比例可以保证培养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满足硫黄磷伞生长的需求。
3. 菌袋制作:菌袋直径为17厘米,长度为33厘米,装干料重1.1公斤至1.3公斤。合理的菌袋规格有助于控制菌丝生长环境,促进菌丝均匀分布。
4. 发菌期管理: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每天通风换气一次,每次持续1小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够加速菌丝生长,同时避免杂菌污染。
5. 出菇期管理:出菇室温度维持在14℃-18℃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每天喷雾加湿两次,每次间隔8小时。通过调节温湿度,可促使子实体健康发育。
6. 采收标准:当子实体的菌盖充分展开且边缘开始反卷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摘不仅品质最佳,而且有利于下一茬菇体的形成。
以上内容为核心条款,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能够有效提升硫黄磷伞的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