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春马铃薯抗旱稳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储藏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大春马铃薯抗旱稳产栽培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table Yield of Spring Potato in Sichu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55-2024《大春马铃薯抗旱稳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四川地区大春马铃薯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强其抗旱能力。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且高产优质的马铃薯品种。例如,“川芋3号”等品种因其较强的耐旱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被推荐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种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生长状况,因此需确保种薯无病虫害、大小均匀,并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
二、整地与播种
为了保证土壤疏松透气,利于根系发育,要求深耕细耙后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避免过量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播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为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播种深度保持在8-10厘米左右,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三、田间管理
1. 浇水灌溉: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适量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采取滴灌或喷灌等方式补充水分,但切忌大水漫灌造成积水。
2. 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促进土壤通气性,减少水分蒸发。
3. 追肥管理:苗期追施氮肥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开花初期增施磷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
4. 病虫害防治:密切观察植株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综合防控,尽量减少农药残留风险。
四、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块茎皮层变硬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溉,以便降低块茎含水量,便于储存。收获后的马铃薯应及时分级包装入库,在通风干燥环境下存放,温度控制在3-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范围内,防止霉变腐烂。
以上是DB5134T 55-2024部分关键内容解析,希望对广大农户有所帮助。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大春马铃薯的整体生产水平,实现抗旱稳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