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工频电磁环境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安装要求及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工频电磁环境的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n Sub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895-2024《变电站工频电磁环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变电站工频电磁环境的监测工作。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监测的目的和范围。该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改建、扩建变电站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站等设施的工频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的连续监测。这表明标准不仅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变电站,还扩展到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站这类新型电力设施。
其次,在监测设备的选择上,标准要求监测仪器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具备自动记录和数据传输功能。这意味着监测设备不仅要准确可靠,还要能够实时记录数据并上传至监控平台,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与管理。
再者,关于监测点的设置,标准规定了具体的布设原则。例如,在变电站围墙外10米处应设立一个监测点;对于特别重要的区域如居民区,则应在距离最近建筑物外墙1米的位置增设监测点。这样的设置确保了监测结果能全面反映变电站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程度。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的要求。监测单位需要定期汇总监测数据,形成季度或年度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报告中应当包含详细的测量结果、异常情况说明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以促进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最后,标准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鼓励采用低噪声变压器、优化导线布置等方式减少电磁辐射影响;同时提倡加强公众宣传,提高社会对电磁环境的认识水平,共同营造和谐共存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变电站工频电磁环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变电站建设质量,也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