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仁用杏育苗的圃地选择与规划、播种育苗、嫁接育苗、苗木出圃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仁用杏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Kernel Apricot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8T 93-2024《仁用杏育苗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仁用杏的规范化育苗。这项标准对提高仁用杏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要求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具体来说,土壤的pH值应在6.0至7.5之间。同时,苗圃地要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病虫害严重的区域,以确保苗木健康生长。在整地时,需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并做好排灌设施。
二、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标准规定了严格的种子处理流程。首先,选用当年采收的新鲜种子,经过晾晒后去除杂质。接着,采用层积法进行催芽处理,即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在0℃至5℃的条件下存放60天左右。这样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期,促进其早春萌发。
三、播种技术
标准指出,播种时间宜选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或秋季落叶前。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保持在30厘米至4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控制在2厘米至3厘米,覆土厚度均匀一致。每亩播种量约为15公斤至20公斤。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保墒,并覆盖稻草等材料保湿。
四、田间管理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标准强调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生长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施肥上要做到氮磷钾配合使用,特别是在幼苗期适当增加氮肥比例,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同时,要及时清除杂草,防止与苗木争夺养分。对于常见的炭疽病、蚜虫等病虫害,应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控。
五、苗木出圃
当苗木高度达到50厘米以上,地径超过0.5厘米时即可起苗出圃。起苗前要充分浇水,使土壤松软便于操作。起苗时尽量保留完整的根系,避免损伤。起苗后立即分级包装,及时运输到目的地进行定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仁用杏育苗技术规范》涵盖了从苗圃建设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实现仁用杏优质高效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将有助于提升仁用杏产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