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及维护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等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规程》(DB32/T 4885-2024)是一项针对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及维护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标准中明确指出,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特别强调了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且需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选用时,粗骨料粒径宜控制在5mm至13.2mm之间,含泥量不得超过1%。对于配合比设计,标准提出了透水系数应大于150ml/(s·m),抗压强度不得低于20MPa,并且要求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30kg/m³,以确保路面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标准要求基层处理必须平整坚实,铺设前需洒水湿润但不应积水。摊铺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200mm以内,振动压实次数不少于三次,确保密实度达到95%以上。接缝处要设置传力杆和拉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此外,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在此期间严禁车辆通行。
三、质量检验与验收
对于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检验,标准规定了多项指标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厚度测量、平整度测试以及透水性能评估等。其中透水性能可通过现场取样测定渗透系数来验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验收阶段则需依据上述各项指标综合评定,只有当所有参数均达标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后期维护
为延长使用寿命,标准还给出了具体的维护建议。首先是要定期清理堵塞物,保持排水畅通;其次应对出现裂缝或其他损坏的部分及时修补;最后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频率,避免因长期浸泡导致基础松动等问题发生。
以上便是该规程中几个核心部分的内容解析,希望有助于理解并正确实施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