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林粮复合经营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及收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薄壳山核桃林粮复合经营模式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Walnut and Crop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5T 76-2024薄壳山核桃林粮复合经营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六安市提出并归口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薄壳山核桃与粮食作物的复合经营模式,促进林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指出,薄壳山核桃林粮复合经营应选择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具体要求包括:
1. 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
2. 平均年降水量需达到800毫米以上。
3. 林地坡度不宜超过25度。
二、品种选择
对于薄壳山核桃品种的选择,标准强调了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考量:
1. 应优先选用本地驯化的优良品种,确保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度适应性。
2. 在选择粮食作物时,应考虑与薄壳山核桃树冠投影区外种植的兼容性,避免相互竞争资源。
三、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高效复合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1. 薄壳山核桃的株行距建议为6米×8米,每公顷栽植约208株。
2. 粮食作物如玉米或大豆可在行间套种,但需保证留有足够的间距以利于通风透光。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1. 定期修剪薄壳山核桃树冠,保持良好通透性,促进果实发育。
2. 实施科学施肥方案,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氮磷钾比例,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3.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五、病虫害防治
针对可能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问题,标准给出了预防为主的策略:
1. 加强日常巡查,早期发现病虫害迹象。
2. 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3.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
六、采收与贮藏
最后,在采收及后续处理环节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1. 当果实自然脱落率达到80%左右时即可开始采摘。
2. 收获后需尽快脱壳,并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3. 长期保存时应控制温度在0℃至5℃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3415T 76-2024薄壳山核桃林粮复合经营技术规程》从选址到最终收获都提供了详尽指导,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操作流程,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