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延谷14号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延谷14号的种植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YanGu No. 1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延谷14号生产技术规程》(DB6106T 226—2024)是一部专门针对延谷14号水稻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播种与育秧
- 条文:在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播种,苗床温度应保持在15-30℃之间。
- 解读:这一规定确保了种子能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发芽和生长,避免低温导致的出苗不齐或高温引起的幼苗徒长。
2. 插秧密度
- 条文:每亩插植基本苗数为2万至2.5万株。
- 解读:合理的插秧密度可以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 施肥管理
- 条文: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分两次施用,分别在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
- 解读:这种施肥方式有助于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特别是基肥的大量使用能够为整个生育期提供基础营养支持,而分次追肥则能及时补充关键时期的养分需求。
4. 水分管理
- 条文:返青后保持浅水层,抽穗前保持湿润灌溉。
- 解读:适当的水分管理不仅有利于根系发育,还能减少病害发生几率,特别是在抽穗前的湿润灌溉有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5. 病虫害防治
- 条文: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
- 解读:这种方法强调综合防控的重要性,既可以通过改善田间环境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又能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应急处理,从而保障作物的安全性和产量稳定性。
以上是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方面的简要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具体问题或者需要更深入的信息,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