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大棚草莓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berry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307T 36-2024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临沧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棚草莓的种植管理流程,提高草莓的产量与品质。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
该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例如,“章姬”、“红颜”等品种因其高产稳产特性被推荐使用。同时强调种子或种苗需从正规渠道购买,并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以确保种源纯正无污染。
二、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了适宜的大棚建设标准及土壤条件。要求棚内温度保持在15℃至2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范围内;土壤pH值应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定期检测土壤肥力状况,适时补充养分。
三、田间管理措施
在日常管理中,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方案。“薄肥勤施”的原则贯穿始终,即每次追肥量不宜过多,但次数可以适当增加。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需加强水肥管理,防止出现缺素症状。另外还特别提到要采取物理方法预防病虫害,比如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捕器等非化学手段。
四、采收与贮藏
关于采收时间的选择上,建议当果实完全着色时即可采摘,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对于采摘后的草莓,应及时放入冷藏库保存,温度控制在0℃-4℃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保鲜期。
五、质量安全控制
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检测制度。所有使用的肥料、农药等投入品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追溯。此外,还鼓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替代传统化学防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以上就是对《DB 5307T 36-2024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详细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