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薯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Potato Production at High Altitu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037T 27-2024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从种薯的选育、繁殖到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高海拔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种薯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内容:种薯应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且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种薯在播种前需经过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包括药剂浸泡或高温短时间处理。
解读:这一条文强调了种薯质量的重要性。首先,种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可以保证种薯的健康状态,避免因初期感染导致的减产。其次,消毒处理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关键步骤,通过药剂浸泡或者高温处理能够有效杀灭表面附着的病菌,提高种薯的成活率。
二、土壤准备
标准内容:土壤pH值应在5.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整地时要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并施足基肥。
解读:适宜的土壤条件对于马铃薯的生长至关重要。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养分吸收,而有机质含量不足则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深耕细耙不仅有利于根系发育,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基肥的合理施用能为马铃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其快速生长。
三、田间管理
标准内容:定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3000株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生育期间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同时要加强田间巡查,及时防治病虫害。
解读: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水分管理方面,既要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求,又要避免因过度灌溉造成烂根现象。田间巡查则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免病情扩散。
四、收获与储藏
标准内容:当块茎达到商品成熟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防止损伤。储藏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至5℃之间,相对湿度为85%-90%。
解读:适时收获非常重要,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品质。采收过程中的轻拿轻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低温高湿的储藏条件有利于延长种薯的保存期限,降低腐烂风险。此外,在整个储存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总之,《DB 5037T 27-2024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为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对于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业者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以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