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Potato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dge Formation after Flat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307T 15-2024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是云南省针对马铃薯种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马铃薯的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播种、起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首先,关于播种环节,标准明确指出马铃薯种子应选用脱毒种薯,确保种薯质量符合GB/T 18133的要求。播种时要保证行距为60至70厘米,株距为20至30厘米,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0至180公斤之间。播种深度以8至10厘米为宜,并且需要覆土压实,以利于出苗整齐。
其次,在起垄方面,标准强调起垄时间应在播种后15至20天内完成。起垄高度应达到20至25厘米,垄顶宽度保持在50至60厘米,垄间距为60至70厘米。起垄时要保证土壤疏松,垄形整齐,以便于后期的田间管理和水分灌溉。
对于田间管理,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建议施足基肥,追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同时,要注意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需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
病虫害防治也是标准中的重要内容。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农业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等措施;物理防治则可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用药,避免过量施药造成环境污染。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收获时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当马铃薯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块茎停止膨大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溉,以便降低块茎水分含量,便于贮藏运输。
总之,《DB 5307T 15-2024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实现马铃薯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各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该标准的各项规定,确保马铃薯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