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耕地耕作层破坏的术语和定义、认定原则、认定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时,对耕地耕作层破坏程度的认定及评价。
Title: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the Destruction of Arable Layer in Cultivated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耕地耕作层破坏认定规程》(DB64/T 2093—2024)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耕地耕作层破坏认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规程中的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范围内因工程建设、采矿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耕作层破坏程度的认定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规程的地域和应用场景,确保了其在特定区域内的有效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
1. 耕作层:指耕地表层土壤,通常厚度为15-30厘米,富含有机质,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2. 耕作层破坏: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耕作层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或丧失种植功能的情况。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避免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三、破坏程度分级
根据规程,耕作层破坏分为四个等级:
- 轻微破坏:耕作层虽有损伤但未完全丧失功能,可通过短期恢复措施恢复正常。
- 中度破坏:耕作层部分丧失功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改良才能恢复。
- 重度破坏:耕作层大部分丧失功能,需采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恢复。
- 极重度破坏:耕作层完全丧失功能,无法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恢复。
这一分级系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评估损害后果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四、认定程序
规程详细规定了认定工作的具体流程,包括现场勘查、资料收集、实验室检测等环节。其中特别强调了多部门协作的重要性,要求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以确保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五、修复建议
针对不同级别的破坏,规程提出了具体的修复建议。例如,对于轻微破坏,建议采用深耕翻土、增施有机肥等方式;而对于重度破坏,则可能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客土回填等大规模工程。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耕地耕作层破坏认定规程》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认定体系,还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