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规模养殖场消毒的基本原则、消毒设施设备要求、消毒剂选择与使用、消毒程序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79-2024《生猪规模养殖场消毒技术规范》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该标准对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消毒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以下是对部分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年出栏生猪500头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这一定义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即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确保了标准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消毒: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了消毒的目标是消灭病原微生物。
3. 消毒的基本原则:
- 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 安全性: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注意保护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
- 经济性:合理使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这三条原则强调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既要达到消毒目的,又要兼顾成本控制和安全性。
4.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 常用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每种消毒剂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浓度要求。
- 使用前应按照说明书配制,不得随意更改浓度或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这一点提醒管理者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的效果不佳甚至危害健康。
5. 消毒程序:
- 场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车辆进入时需经过消毒处理。
- 饲养区内定期清扫并彻底清洗后再进行消毒。
- 对于病死猪及其排泄物要立即清理,并采用专用设备运送至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
上述步骤构成了完整的消毒流程,从外部到内部层层递进,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6. 监测与记录:
- 定期检测消毒效果,如采用涂抹采样法评估表面清洁度。
- 建立详细的消毒档案,包括使用的消毒剂名称、浓度、时间以及负责人信息等内容。
监测和记录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追溯责任。
综上所述,《生猪规模养殖场消毒技术规范》为生猪养殖业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