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韭菜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技术、定植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设施韭菜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heltered Chinese Leek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76—2024设施韭菜生产技术规范》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设施韭菜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提高韭菜的产量和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采用设施栽培方式生产的韭菜,包括温室、大棚等保护地环境下的韭菜种植。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有助于确保不同地区在执行时有明确的方向。
2. 栽培环境要求
# 土壤条件
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pH值宜控制在6.5至7.5之间。这主要是为了保证韭菜根系健康生长,避免因土壤过酸或过碱影响其正常发育。
# 温湿度管理
设施内温度需维持在适宜范围内,白天保持在20℃至25℃,夜间不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则应控制在70%左右,过高易引发病害,过低则可能导致叶片干枯。
3.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用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并采用温汤浸种法处理种子。具体做法是将种子置于50℃至55℃热水中浸泡15分钟,随后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浸泡6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升发芽率。
4. 播种与定植
播种前要深耕土地并施足底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播种时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覆土厚度约1厘米。定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幼苗成活。
5. 田间管理
# 浇水施肥
生长期需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结合追肥,每月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每亩用量约20公斤。注意氮磷钾比例均衡,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喷洒,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频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6. 收获与储存
韭菜采收的最佳时期为植株长至30厘米左右时。采收时留茬高度保持在2厘米以上,以便下次割收。收获后的韭菜应及时摊晾通风,避免堆捂导致腐烂变质。短期储存可放入冷藏库,温度设定为0℃至4℃。
通过上述各环节的严格把控,《DB12/T 1376—2024设施韭菜生产技术规范》为实现高效优质的韭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