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晚播抗逆稳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冬小麦晚播条件下的抗逆稳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Wheat Late Sowing with Adversity Resistance and Stable Y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70-2024《冬小麦晚播抗逆稳产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冬小麦在晚播条件下的产量和质量。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出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播种前准备
标准指出,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并且要结合施基肥。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种子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状况。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和保水性,而基肥则为作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元素。具体来说,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比例建议控制在1:1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养分供给又能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种子选择及处理
本标准强调选用经过审定并通过试验验证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小麦品种作为主推对象。同时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对于选定的种子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常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来进行消毒,比如使用福美双或甲霜灵等杀菌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均匀包裹种子表面即可。
播种时间和密度
考虑到晚播条件下温度较低可能会影响出苗率及后期生长情况,因此该标准规定最适播种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中旬至下旬之间。如果遇到特殊气候条件也可以适当调整时间但不得超过11月初。关于播种密度,则根据土地肥力水平来确定每亩适宜的基本苗数,一般情况下高肥力地块可保持在35万株/亩左右,中等肥力则调整为40万株/亩,低肥力则需进一步增加到45万株/亩以上。
田间管理措施
在田间管理方面,除了定期灌溉外还需注意除草松土工作。特别是在拔节期前后要特别关注水分供应情况,确保植株能够顺利进入生殖生长期。另外,在孕穗开花期间适量追加氮磷钾复合肥有助于促进籽粒饱满度提升。此外,还应该密切监测田间的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或者物理捕捉法等手段加以控制。
收获与储存
最后,在收获时应当选择晴朗干燥的日子进行机械联合收割作业,尽量减少损失率并提高净度。收获后的粮食应及时入库妥善保存,库房内温度最好维持在15℃以下湿度不超过70%,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以防霉变现象出现。
总之,《冬小麦晚播抗逆稳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生产指导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上述各项要求执行就能够有效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