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锻件缺陷检测中相控阵超声法的原理、设备要求、检测工艺、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相控阵超声法对金属材料锻件进行缺陷检测和质量评估。
Title:Forged Component Defect Detection - Part 3: Phased Array Ultrason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J58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STM 01180.3-2024《锻件缺陷检测 第3部分:相控阵超声法》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检测灵敏度校准方法的变化。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检测灵敏度的校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强调了使用参考试块的重要性以及校准过程的具体步骤。
例如,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检测灵敏度的校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利用锻件本身的特征部位进行校准。然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参考试块来完成检测灵敏度的校准工作。这一变化旨在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准备符合要求的参考试块。该试块应当具有已知尺寸和位置的人工缺陷,并且这些人工缺陷的设计应能够代表实际锻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缺陷。接着,在开始正式检测之前,操作人员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检测灵敏度校准:
1. 将探头放置于参考试块表面指定位置;
2. 调整仪器参数直至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人工缺陷产生的回波信号;
3. 记录此时仪器显示的增益值;
4. 如果发现回波信号强度不足,则适当增加增益直至达到理想状态;
5. 完成校准后,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上述增益设置不变。
通过这种方式实施检测灵敏度校准不仅有助于确保每次检测都能获得可靠的数据,还能有效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此外,这种方法还便于不同检测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后续的质量控制环节。
总之,TCSTM 01180.3-2024通过对检测灵敏度校准方法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提升了相控阵超声技术应用于锻件缺陷检测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这对于我们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重视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