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春设施茄子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早春设施茄子的栽培生产。
Title:Early Spring Facility Eggplant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64-2024《早春设施茄子栽培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早春季节在设施条件下种植茄子的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茄子的生长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出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1. 温度控制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茄子所需的温度条件。例如,在育苗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8℃;而进入开花结果期后,白天温度宜维持在28℃至32℃,夜间则需保持在15℃以上。这些温度设定有助于确保茄子幼苗健康生长并顺利过渡到结果期。
2.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对于茄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土壤表面稍干时再浇水,并且每次灌溉都要浇透。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促进果实发育。此外,在雨季或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还应注意排水防涝,避免根系因长时间浸泡而导致腐烂。
3. 施肥方案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标准建议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肥施用,具体比例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调整。追肥时则应注重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平衡,通常推荐使用氮:磷:钾=1:0.5:1.5左右的复合肥料。同时,在开花前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可以有效促进花芽分化。
4. 病虫害综合防控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规范》提出了多种绿色防控手段。首先,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作为预防措施;其次,在田间管理上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杂草枯叶等废弃物;再次,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捕食蚜虫等害虫;最后,在必要时合理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源或矿物源农药进行喷洒处理。
总结
DB12/T 1364-2024为早春设施茄子栽培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通过对温度、水分、肥料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科学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茄子的产量与品质。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