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用高温合金粉末的术语和定义、化学成分、粒度分布、力学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增材制造技术中使用的高温合金粉末材料。
Title:High Temperature Alloy Powder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STM 01268-2024高温合金粉末标准中新旧版差异解读》
在增材制造领域,高温合金粉末是关键材料之一。新版标准TCSTM 01268-2024相较于旧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对“颗粒尺寸分布”这一指标的要求变化最为显著。本文将围绕这一指标的新旧版差异展开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具体应用方法。
首先,旧版标准中对于颗粒尺寸分布的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之间的范围,缺乏具体的分级标准。而新版标准则引入了更加严格的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粉末的具体粒径范围。例如,一级粉末要求粒径在15-53微米之间,二级粉末则为53-106微米,三级粉末为106-177微米。这种细化有助于生产企业更精准地控制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符合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次,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对粒度分布均匀性的评估方法。通过引入统计学中的标准偏差概念,要求粉末的粒度分布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即使在规定的粒径区间内,也不能出现过多的超大或超小颗粒。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因颗粒不均导致的打印缺陷,如塌陷、翘曲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些新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需要配备先进的粒度检测设备,如激光粒度分析仪等,以实现对粉末粒度分布的精确测量。其次,在生产环节中,应加强对工艺参数的监控与调整,比如优化球磨机的工作参数,确保最终产品的粒度分布满足标准要求。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成品进行抽检,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达到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
综上所述,TCSTM 01268-2024标准中关于颗粒尺寸分布的规定不仅提高了行业门槛,也为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只有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新要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