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预验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验收内容与方法、验收记录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交付前的预验收工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Pre-Acceptance of Urban Rail Transit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4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1401T 35—2024 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预验收工作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预验收工作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电客车在正式投入运营前达到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系列专业术语的定义,如“预验收”是指在电客车制造完成后,在交付给运营单位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检查与测试活动。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工作偏差。
技术要求
# 1. 车辆外观质量
车辆表面应无明显划痕、凹陷或锈蚀现象。车门关闭时密封性能良好,开关门动作顺畅且无异响。这一要求强调了车辆外观不仅是美观问题,更是安全性和耐用性的体现。
# 2. 系统功能测试
包括但不限于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等功能性测试。例如,牵引系统需完成满载加速至最高速度并平稳停车的全过程测试;制动系统则要确保紧急制动距离符合设计标准。这些测试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3. 安全设备检查
对车上安装的所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如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逃生通道是否畅通等。同时还要验证紧急报警装置、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等辅助设施的功能正常与否。
检查方法
- 目视检查:适用于直观可见的部分,如车身外观、内饰材料等。
- 仪器测量:利用专业工具对某些特定参数进行精确测定,比如车轮直径、轨道间隙等。
- 模拟运行试验:通过模拟实际运营环境下的各种工况来评估系统的综合表现。
验收流程
整个预验收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主要环节。准备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实施阶段按照既定程序逐一落实各项检测任务;最后总结阶段形成完整的验收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核备案。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具体细节还需参照原文档执行。希望本文能够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规范,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的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