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豫红花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豫红花1号的规范化、高产高效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Yuhonghua No. 1, Henan地道Herbal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TCMA 081-2022与豫红花1号栽培技术的革新》
豫红花1号作为河南地区的特色中药材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对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有着严格要求。新版标准THTCMA 081-2022相较于旧版,在豫红花1号的种植密度上做出了调整。这一改变直接关系到药材产量和质量。
在旧版标准中,推荐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株左右。而新版标准将这一数值调整为每亩4000株。这样的调整基于近年来农业科研人员对豫红花1号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密植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光能利用率,促进植株间的竞争性生长,从而增加单株生物量和总产量。
为了实现这一新的种植密度,首先需要选用优质的豫红花1号种苗。种子处理时要确保发芽率在90%以上,并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机的排种量来达到理想的种植密度。同时,播种后要及时覆土镇压,以保证土壤与种子的良好接触,提高出苗率。
此外,为了适应更高的种植密度,田间管理也需做出相应调整。加强水肥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在水分管理上,应采取小水勤灌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施肥方面,则需注重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特别是在开花期前后,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有助于提高花丝品质。
通过实施新版标准中的种植密度优化方案,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豫红花1号的产量,还能改善其内在品质,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这不仅体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也为药农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