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田花生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微生物防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大田花生种植过程中的黄曲霉毒素防控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crobial Control of Aflatoxin in Field Peanu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4206T 92—2024《大田花生黄曲霉毒素微生物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田花生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黄曲霉毒素防控措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明确规定适用于湖北省襄阳市范围内大田花生的种植、收获及储存环节中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防控。这表明该标准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确保了防控措施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实践。
防控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控过程中不仅要采取物理、化学方法,还要结合生物手段来减少黄曲霉菌的滋生。例如,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抗病品种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种子处理
标准要求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并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溶液浸泡种子15-30分钟以杀灭表面附着的病原菌。此外还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健康种子,避免因劣质种子导致田间感染率上升。
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至关重要。标准指出应合理轮作换茬,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花生;同时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
田间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风险,标准强调要加强田间巡查频率。一旦发现疑似受侵染植株应及时拔除销毁,并记录发病情况以便后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另外还需定期采集土样和植株样本送检,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
收获与储藏
在收获阶段要选择晴朗天气尽快完成采摘作业,防止湿度过高造成二次污染。入库前需将果实充分晾晒干燥至安全水分含量(一般不超过8%),然后分批次密封包装存放于通风良好且温度湿度适宜的仓库内。长期储存期间仍需定期检查质量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DB 4206T 92—2024《大田花生黄曲霉毒素微生物防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从而有效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