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棘育苗的场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管理、幼苗养护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沙棘苗木的培育和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a Buckthorn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9T 005—2024 沙棘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沙棘育苗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种质资源、播种育苗到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在“种质资源”部分,标准明确指出采集种源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并规定每株母树采集种子数量不得超过其果实总量的20%。这一要求旨在保护母树的自然繁殖能力,同时保证种子质量,避免因过度采种导致母树衰弱。
在“播种育苗”环节,标准强调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此措施能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减少幼苗发病几率。此外,还要求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覆土厚度控制在1.5-2厘米范围内。这样的操作能够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出苗整齐。
对于“苗期管理”,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建议在幼苗出土后7天内开始第一次浇水,之后根据土壤湿度情况每隔5-7天浇一次水。施肥方面,在苗木长至10厘米高时施用氮肥,浓度为0.3%,并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增加磷钾肥的比例。这种渐进式的肥水管理方法有助于培育健壮的幼苗,提高成活率。
通过这些细致的规定,标准为沙棘育苗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沙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