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泾县红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泾县红茶的加工生产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Jing County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泾县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3418T 031-2024)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对泾县红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鲜叶采摘:标准要求鲜叶应适时采摘,以保证茶叶品质。具体来说,春茶采摘应在清明节前后开始,秋茶则在白露时节为宜。采摘时需注意芽叶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原料的新鲜度与纯净度,从而为后续加工奠定良好基础。
2. 萎凋处理: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序之一。根据标准,萎凋环境温度宜控制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萎凋时间一般为6小时~10小时,具体时长视鲜叶含水量及天气状况调整。通过合理萎凋可以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内含物质转化,提升成茶香气和滋味。
3. 揉捻工艺:揉捻过程中,标准建议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操作,即先轻微施压使叶片初步卷曲,再加大压力完成细胞破碎,最后再次轻揉防止过度损伤。这样的揉捻强度能够有效激发酶活性,有利于发酵反应顺利进行。
4. 发酵管理:发酵室温度宜维持在28℃左右,湿度约95%,持续时间为4小时~6小时。期间需定期翻堆检查,避免局部过热或缺氧现象发生。发酵程度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色泽、香味和口感,因此需要严格把控。
5. 干燥阶段:干燥分为初烘和足干两步完成。初烘温度设定为110℃~120℃,时间约15分钟;足干则降低至70℃~80℃,直至含水量降至5%以下。此环节不仅起到固定品质的作用,还能进一步增强茶香并改善外观形态。
以上内容涵盖了泾县红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制作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及其技术要点,有助于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开展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