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培养、栽培场地准备、播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rel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2046—2024《羊肚菌生产技术规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羊肚菌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羊肚菌栽培地应选择在无污染、远离工业区和交通主干道的地方,确保空气清新,土壤肥沃且未受重金属污染。这不仅是为了保证羊肚菌的品质,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2. 品种选择
推荐使用经过审定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羊肚菌品种。选择时需注意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潜力。这一规定有助于避免因品种不适应而导致的减产或失败。
3. 栽培季节
羊肚菌的栽培时间通常为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其中以秋季播种最为常见。此时间段内温度适宜,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合理安排栽培时间可以有效规避极端天气的影响。
4. 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阔叶树木屑、稻草、玉米芯等,需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氮源如麸皮或豆饼粉。此外,还需调节pH值至7左右,确保微生物活动正常。科学配制培养料是成功栽培的基础。
5. 覆土管理
在羊肚菌子实体分化阶段,需要适当覆土,厚度约为2-3厘米。覆土材料可选用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这样可以促进菌丝体向土层延伸,增加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强调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例如利用捕食螨控制螨害,使用木霉菌抑制杂菌生长。同时提倡轮作制度,减少病原积累。
7. 采收与分级
当羊肚菌伞盖展开且边缘开始卷曲时即可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品质。采收后应及时分级包装,按照大小、色泽等指标分类存放,以便后续销售。
通过遵循这些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能够显著提升羊肚菌生产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