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种植、收获、储存等环节中霉菌毒素的预防和减控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玉米籽粒生产、收获、储存过程中霉菌毒素的防控。
Title:Corn Grain Mycotoxin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2041—2024 玉米籽粒霉菌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玉米籽粒霉菌毒素防控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预防到控制,再到检测和管理,为玉米生产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玉米种植环节,标准强调了合理布局的重要性。要求种植区域应远离污染源,如工业排放、垃圾场等,并且要避免与容易产生霉变物质的作物轮作。这一措施旨在减少外界环境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潜在威胁,确保玉米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处于较为干净的环境中。
其次,关于田间管理部分,标准指出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以防止病害发生。同时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来控制病虫害,比如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等环保型方法代替化学农药。此外,还建议及时清除田间的残株落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助于降低湿度,从而抑制霉菌生长繁殖的机会。
再者,在收获与储藏阶段,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水分控制要求。规定当玉米含水量达到安全储存水平(一般为13%-15%)时才能入库,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粮仓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则应及时采取通风干燥或者熏蒸杀虫等措施加以处理。另外,还鼓励使用现代化仓储设备和技术,比如低温冷藏库或是气调保鲜技术等先进设施,进一步延长玉米保质期并保证品质稳定。
最后,在检测与评估方面,标准明确了不同阶段所需执行的具体检验项目及频率。例如,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抽样检测,确认其是否携带病原体;在收获后则需按照国家标准GB/T 20394-2006《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相关规定开展定量分析工作。只有经过严格把关后的玉米产品才能够顺利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综上所述,《DB64/T 2041—2024 玉米籽粒霉菌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关键节点,而且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这对于提高我国玉米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