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泛在空间安防巡检机器人定位技术的基本要求、系统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在泛在空间中使用的安防巡检机器人的定位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sitioning of Ubiquitous Space Security Inspection Rob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M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6037-2024《泛在空间安防巡检机器人定位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泛在空间安防巡检机器人的定位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性
标准适用于泛在空间安防巡检机器人在室内外环境下的定位系统设计、开发、部署及维护。明确了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安防巡检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地面、空中和水下机器人。
2. 术语和定义
- 泛在空间:指机器人可以自由移动并执行任务的空间,涵盖室内、室外以及特殊环境如地下或水下。
- 定位精度:机器人当前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值,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
- 实时性:从接收数据到输出定位结果所需的时间间隔。
3. 技术要求
- 定位精度:室内环境下定位精度不应超过0.5米,在开阔地带则应小于1米。对于高精度需求的应用场景,建议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定位准确性。
- 覆盖范围:机器人应能在目标区域内实现连续无死角覆盖,并具备自动避障功能。
- 抗干扰能力:需对电磁波、噪声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干扰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 电源管理:支持长时间续航,当电池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返回充电站。
4. 测试方法
- 使用标准参考点法来验证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是预先设置若干已知坐标点作为参照物,让机器人依次到达这些点位后记录其显示的位置信息并与真实值对比计算误差。
- 模拟不同天气条件(晴朗、雨天、雾天)以及复杂地形(草地、沙地、泥泞道路)下的运行情况,评估其适应性和可靠性。
- 进行长时间连续工作试验,检查是否会出现漂移现象或者性能下降等问题。
5. 安全措施
- 必须配备紧急停止按钮,在发现异常状况时可立即切断动力源确保人员安全。
- 定位数据需加密传输以防泄露敏感信息。
- 配备语音提示装置提醒周围行人注意避让。
以上内容仅是对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概述性解释,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项目需求深入研究相关细节。希望本文能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