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麦田节节麦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及生物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小麦生产中节节麦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egilops tauschii in Wheat Fields (DB13T 6012-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6012-2024《麦田杂草节节麦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节节麦在麦田中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术语
该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麦田中节节麦的综合防控工作。其中定义了“节节麦”为一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其主要特征为叶片狭长、根系发达且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强调通过农业措施减少节节麦种子进入麦田的机会,如选用无杂草种子、清洁农具等。
2. 综合治理: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形成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农业防治措施
1. 轮作制度:提倡小麦与其他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特别是豆科植物,可以有效降低节节麦的发生率。
2. 深耕深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深耕深翻作业,将节节麦的地下茎切断并暴露于地表,使其失去生长环境。
化学防治
1. 适期用药:推荐在节节麦分蘖期至拔节前使用除草剂,此时植株较为敏感,药效最佳。
2. 合理选药:建议采用含唑啉草酯或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剂,这些药物对节节麦有较好的防效。
3. 施药方法:确保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现象发生,同时注意天气条件,避开大风天施药以防止药液漂移。
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或者微生物制剂来控制节节麦的数量增长。例如,某些寄生蜂能够寄生于节节麦种子上,从而抑制其发芽率。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调查麦田内的节节麦密度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现高密度区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6012-2024标准进行了提炼和阐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