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干籽拌种育秧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干籽拌种育秧技术的生产活动。
Title:Rice Dry Seed Coating and Nursery Techniqu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干籽拌种育秧技术规程》(DB33/T 10115-2024)是一项浙江省的地方标准,为水稻干籽拌种育秧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种子处理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在使用干籽拌种前,种子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预处理。具体来说,种子应达到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6%,发芽率不低于85%的标准。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播种后能够获得均匀一致的出苗率,提高种植效率。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要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推荐使用专用药剂如多菌灵或福美双等进行浸种或拌种,以减少后期田间病害的发生。
二、拌种剂选择与使用方法
标准强调了拌种剂的选择需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来确定。例如,在稻瘟病高发区可选用含三环唑成分的拌种剂;而在螟虫频发区域,则建议采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产品。拌种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操作,通常情况下每公斤种子使用拌种剂量在20克左右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拌种后需让种子自然晾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2%,避免湿度过大导致种子霉变。
三、育秧方式及管理措施
本标准推荐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这不仅能节省种子用量还能保证秧苗分布均匀。对于秧田准备,要求土壤肥沃疏松且具备良好的保水性能。在育秧期间,要注意控制温湿度条件,特别是早春时节要注意保温防寒。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一般为3叶1心期)时应及时揭膜通风炼苗,促进根系发育健壮。
四、注意事项
标准还特别提醒农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策略。比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秧苗徒长;而干旱季节则要加强灌溉管理,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另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使用化学投入品时一定要遵循合理限量原则,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水稻干籽拌种育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子处理到秧苗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有助于提升水稻种植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