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建筑节能低碳运行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新建和既有智慧建筑的节能低碳运行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tandard for Energy-saving and Low-carbon Operation of Smart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30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智慧建筑节能低碳运行评价标准中,TZSPH 04-2021 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性标准,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慧建筑项目。相较于其前一版本(如 TZSPH 04-2018),2021 版本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优化,特别是在对“能源系统运行效率”这一核心指标的评价方式上,出现了显著变化。
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在“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条文中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探讨该条文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 TZSPH 04-2018 中,“能源系统运行效率”主要通过建筑整体能耗强度(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进行衡量,强调的是建筑运行阶段的总体能耗表现。而 TZSPH 04-2021 则引入了更为精细化的评价维度,不仅关注总能耗,还增加了对不同能源类型(如电能、燃气、冷热源等)的分项能耗分析,并引入了“碳排放强度”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这一变化的背后,反映了国家“双碳”目标下对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的更高要求。新标准不再仅以能耗为唯一评价依据,而是更加注重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落实这一条文成为关键。首先,设计和运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应区分冷水机组、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等不同设备的能耗情况,并分别计算其碳排放系数,从而得出整体系统的碳排放强度。
其次,标准鼓励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如基于 BIM 的能耗模拟平台或 AI 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用能的动态调控。例如,在夜间低负荷时段,可自动降低非必要设备的运行功率,减少无效能耗。
此外,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应优先考虑对高能耗设备进行替换或升级,如更换高效变频空调、安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以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标准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但也对设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相关从业人员需加强对新标准的理解和学习,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准确执行各项指标。
总之,TZSPH 04-2021 在“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方面的调整,不仅是对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完善,更是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只有深入理解并有效应用这些变化,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