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应急救援数据元的分类、编码规则及具体数据元的定义、表示和用途。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时的数据标准化。
Title:Emergency Management - Emergency Rescue Data Specification - Part 2: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99.2—2024《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数据规范 第2部分:数据元》是深圳市地方标准的一部分,旨在为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支持。这一标准对应急救援中的各类数据进行了系统化的定义和描述,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元的基本概念
数据元是指在特定语境下具有明确含义的最小数据单元。在本标准中,每个数据元都包含名称、定义、表示、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约束条件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数据元的完整描述,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准确交换信息。
# 示例解读
- 数据元名称:例如“应急响应级别”
- 定义: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等级。
- 表示:通过一个整数值来表示不同的响应级别。
- 数据类型:整数型
- 数据格式:001, 002, ..., 005
- 约束条件:必须是预设的五个级别之一
数据元的分类与应用
标准将数据元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事件信息、资源调度、人员配置、物资管理等。每类数据元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 事件信息类数据元
事件信息类数据元主要用于记录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例如:
- 事件类型:定义了突发事件的具体种类,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事件描述:提供了事件发生的详细描述,包括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
- 事件等级: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划分的不同等级。
# 资源调度类数据元
资源调度类数据元则侧重于应急资源的有效调配。例如:
- 救援队伍:记录参与救援行动的队伍及其成员信息。
- 物资储备:列出可用的应急物资及其存储位置。
- 设备清单:包括各种救援设备的状态和使用情况。
标准实施的意义
实施该标准有助于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通过统一的数据元标准,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减少因信息不畅导致的延误和失误。此外,标准化的数据元还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构建更加智能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总之,《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数据规范 第2部分:数据元》是一部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文件,对于推动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