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事故分类、调查与分析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各类事故的分类、调查与分析工作。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nalysis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ccid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85—2024 事故分类与调查分析技术规程》是一项深圳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事故的分类和调查分析工作,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保障公共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类和调查分析。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规程在特定区域内的有效实施,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对“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例如,“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直接原因”指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因素或行为,“间接原因”则涉及管理上的缺陷或环境因素。这些定义为后续的调查分析提供了清晰的标准。
三、事故分类
规程按照事故性质和后果将事故分为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等几大类,并进一步细化到具体行业领域。如生产安全事故又可细分为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等。这种分类方式便于相关部门根据事故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四、事故报告
规程要求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等基本信息。及时准确的报告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
五、事故调查
规程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资料,提取物证。这一程序设计体现了调查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六、事故分析
规程强调事故分析应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全面查找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技术鉴定、数据分析等环节。同时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报告,报告内容需涵盖事故概况、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及改进建议等方面。
七、整改落实
规程指出事故责任单位应当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建议,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整改进展情况,直至完成全部整改任务。这一步骤对于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八、监督管理
规程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事故分类与调查分析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要求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可以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DB4403/T 485—2024 事故分类与调查分析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规范了事故处理流程,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