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调查监测、防治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及周边地区农区鼠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Norm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Rode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80—2024农区鼠害综合防治规范》是一项针对深圳市农业领域鼠害防治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农区鼠害的监测、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款入手进行深度解读。
一、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展两次全面的鼠密度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即在夜晚布放鼠夹,次日清晨回收统计捕获情况。规定每公顷布放鼠夹数量不得少于100个,并且要均匀分布于田间地头。通过连续三年的数据积累,建立区域鼠害发生规律数据库。一旦发现鼠密度超过5%,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向周边农户发布警报信息。
二、物理防控措施
提倡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等非毒性物理装置。要求在粮仓四周设置不少于5米宽的防鼠带,采用硬化地面或铺设铁丝网。对于新建农田水利设施,必须安装防鼠隔栅,孔径不大于1.5厘米。同时强调对废弃建筑、沟渠等潜在鼠类栖息地进行定期清理,避免形成鼠患源头。
三、化学药物使用
明确规定只能选用国家批准的低毒高效杀鼠剂,如溴敌隆、溴鼠灵等。禁止使用磷化锌、氟乙酰胺等高毒性药物。施药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采用饱和投饵法,在鼠活动频繁区域每平方米投放不超过3克毒饵。所有剩余毒饵必须当天回收销毁,防止误食造成危害。同时要求建立用药记录档案,包括使用时间、地点、剂量等信息。
四、生态调控
鼓励种植驱鼠植物如薄荷、薰衣草等,营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小环境。提倡利用天敌控制鼠口数量,如投放家猫、招引鹰隼等。建议在农田周围种植防护林带,既可防风固沙,又能阻断鼠类迁徙路径。同时推广轮作休耕制度,减少单一作物种植带来的鼠害风险。
五、应急处置
当鼠害暴发时,应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要求在48小时内完成应急响应,采取多点布控的方式实施精准灭治。对于已受污染的粮食、饲料等物品,必须集中销毁处理。同时做好后续跟踪监测工作,防止疫情反弹。
六、培训与宣传
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教育,普及科学防控知识。通过举办讲座、发放手册等形式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倡导建立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档案管理
要求各防治单位建立健全工作台账,详细记录每次监测、防治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的器械、药品种类及用量、效果评估等内容。这些资料至少保存五年以上,以便追溯查询和经验总结。
八、考核评价
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鼠害防控成效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通过定量指标如鼠密度下降幅度、病媒传播疾病发病率等,以及定性指标如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全面衡量工作质量。
九、附录参考
附录部分提供了常用杀鼠剂的理化性质表、推荐用药剂量表、典型诱饵配方等实用信息。还列举了常见鼠种的鉴别特征图谱,便于一线工作人员准确识别。
综上所述,《DB4403/T 480—2024农区鼠害综合防治规范》是一部系统性强、操作性强的地方标准。它不仅为深圳市农区鼠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