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平菇菌种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Pleurotus eryngii Spaw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 Part 1: Standards for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774.1-2024《平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 第1部分:平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平菇菌种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其中的关键条文并进行了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平菇菌种生产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和技术指标。适用于河南省内平菇菌种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964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等。这些文件为平菇菌种生产提供了基础指导。
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平菇”、“菌种”、“母种”、“原种”、“栽培种”等专业术语的概念,确保行业内对术语理解一致。
4. 基本要求:强调了生产环境应符合无菌条件,设备需定期消毒,人员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等内容。
5. 母种培养基配制:推荐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具体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并且pH值控制在5.8-6.0之间。
6. 母种接种:要求接种室提前半小时开启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接种工具使用前需灼烧灭菌,接种过程全程无菌操作。
7.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制:推荐采用棉籽壳、木屑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麦麸、石膏粉等辅料,根据不同品种调整配方比例。
8. 发菌管理:规定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维持在60%-70%,每天通风换气两次以上,注意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处理异常现象。
9. 出厂检验:明确出厂前必须检测菌种纯度、活力及抗逆性三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10. 包装标识:要求包装材料安全环保,标签上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编号等信息。
以上内容构成了DB41/T 2774.1-2024的核心框架,对于规范平菇菌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