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人机界面的设计、功能、性能及测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开发、验收及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 Part 7: Human-Machine Interf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506.7-2024《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人机界面》主要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中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以确保乘客操作便捷、信息清晰准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界面布局与显示内容
条文解析:标准要求AFC设备的人机界面应采用直观的布局设计,确保关键功能区域易于识别。例如,购票区、充值区及退票区需明确划分,并通过颜色编码或图标加以区分。此外,显示屏上的文字和图像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复杂的信息干扰用户操作。
实际应用:在车站内安装的自动售票机上,通常会设置一个触摸屏作为主要交互界面。按照标准要求,屏幕顶部展示当前可用的服务选项如“购票”、“充值”,中间部分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指导,底部则保留紧急求助按钮等辅助功能键。这样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还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2. 按钮与指示灯状态说明
条文解析:对于物理按键及其对应的状态指示灯,标准强调必须提供清晰的文字或图形标识。当按钮被按下后,相应的指示灯应立即亮起并保持稳定,直至完成相关动作或被取消为止。同时,若出现故障情况时,需有明显的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实际应用:比如,在检票闸机上设有“通行方向”指示灯以及“暂停服务”标志。当乘客正确插入车票并通过验证后,“通行方向”绿灯闪烁引导其快速通过;而一旦检测到异常,则红灯长亮配合蜂鸣器发声警告。这种设计既能有效减少混乱场面的发生,也有助于维护正常的运营秩序。
3. 语音提示功能
条文解析:为了照顾视力障碍者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规范》提出可选配语音播报系统来补充视觉信息。语音提示应当涵盖基本操作流程、票价查询结果等内容,并且音量大小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环境需求。
实际应用:在某些大型枢纽站内,除了常规的LED屏外还会配备专门的语音导航服务点。当视障人士靠近时,可以通过触发感应装置启动预设好的语音导览程序,详细介绍周边设施位置及如何到达目的地等实用信息。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弱势群体出行,体现了人性化关怀理念。
4. 错误处理机制
条文解析: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情形,《规范》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无效票卡回收、超时未取票等情况下的自动退回处理方式;网络中断导致交易失败时如何妥善保存临时记录以便后续补录等等。
实际应用:假设某位乘客因疏忽忘记领取找零现金,此时系统会根据设定规则将这笔金额暂时冻结七天,在此期间内客户可以凭有效凭证前来领取。如果超过期限无人认领,则按照相关规定转入公共基金账户用于公益事业。这一系列措施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人机界面》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技术指导框架,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还是从运营管理层面考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