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绞股蓝根结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包括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绞股蓝种植过程中根结线虫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oot-Knot Nematode in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874-2024《绞股蓝根结线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绞股蓝种植过程中针对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工作。以下将从标准中挑选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根结线虫”、“综合防控”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根结线虫”被定义为一类寄生于植物根部的小型线形动物,能够引起植物根部形成肿瘤状结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这一定义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病原体的本质及其危害机制。
防控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优先采取措施防止病害发生,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等,并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这种全面性策略有助于降低单一方法可能带来的风险。
栽培管理措施
1. 选地与整地:要求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并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以破坏根结线虫生存环境。
2.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从而增加病害发生几率。
3. 肥水管理:强调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用量,同时注意水分控制,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而加重病情。
物理防治
提倡使用高温闷棚技术,在夏季休耕期间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提高土壤温度至50℃以上持续数日,有效杀灭部分根结线虫卵囊。此外,还建议采用太阳能消毒法,即在晴朗天气下利用太阳辐射能量加热土壤,同样能达到较好的灭虫效果。
化学防治
规定了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及施用浓度,如甲基异柳磷乳油等高效低毒产品,并严格限制其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提醒使用者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或产生抗药性问题。
生物防治
鼓励推广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比如淡紫拟青霉菌剂,它能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生长繁殖。此外,还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捕食螨来控制种群数量增长。
监测预警体系建立
要求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定期采集样本检测根结线虫密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对于已经发病区域,则需要加强巡查频率,密切跟踪病情发展态势。
宣传培训
最后强调了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共同维护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绞股蓝根结线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指南,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