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开发“标准地”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建设内容、管理与维护以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生态开发“标准地”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tandard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164-2024生态开发“标准地”建设规范》是浙江省衢州市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以下从标准的核心内容出发,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生态开发‘标准地’”这一概念,即在特定区域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土地类型。它强调了土地使用必须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并且具备可持续利用的特点。这一定义明确了“标准地”的基本属性,即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
二、选址与规划
根据标准要求,生态开发“标准地”的选址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具体而言,应当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带。同时,在规划阶段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确保土地利用方式既能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又能满足项目需求。例如,对于坡度较大的山地,可以设置为观光休闲用地而非高强度开发用途。
三、土壤质量控制
本标准特别强调了土壤质量的重要性。规定所有进入“标准地”范围内的土壤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一类标准。这意味着无论之前是否存在污染历史,都需要通过专业检测确认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此外,还提出了建立长期监测机制的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植被恢复措施
针对因前期工程建设导致植被破坏的情况,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恢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本地树种进行绿化补植、实施人工湿地建设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内容。这些措施旨在尽快恢复受损区域的自然状态,并增强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五、水资源管理
鉴于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该标准对水资源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首先要求合理配置给排水系统,避免出现雨污混流现象;其次提倡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后强调要加强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的关注,防止过度开采造成不可逆损害。
六、废弃物处置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标准要求采取有效手段予以妥善处理。比如可将部分可回收材料用于后续项目建设当中,而对于危险废物则必须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专门处理。
七、后期维护与评估
完成初期建设之后,还需持续关注整个项目的运行状况。标准建议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全面评估工作,以检验是否真正实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如果发现问题,则应及时调整策略直至完全符合预期效果为止。
综上所述,《DB3308/T 164-2024生态开发“标准地”建设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监管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思想,而且突出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基本理念。这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