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村级“生态账户”建设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核算体系、数据管理、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行政村开展“生态账户”建设和管理活动。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Village-level \"Ecological Accou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村级“生态账户”建设规范解读
DB3308/T 162-2024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村级“生态账户”的建设和管理。这项标准对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明确了“生态账户”的定义,即以村级为单位建立的用于记录和管理生态资源、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的信息化系统。这一定义明确了“生态账户”的主体是村级组织,并强调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生态账户”建设的基本要求部分,标准规定了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村级组织应当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生态账户”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有专人专责。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更新、使用和保密等制度。第三,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关于数据采集,标准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数据采集的内容应涵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同时,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物联网等,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生态账户”的应用功能,主要包括生态资源评估、生态补偿核算、生态责任追溯等方面。通过这些功能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村级生态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促进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标准提出了“生态账户”运行的保障措施,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村级“生态账户”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定期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总之,DB3308/T 162-2024标准为村级“生态账户”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管理体系,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