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优质稻种植过程中鸟害防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旱地优质稻种植区域的鸟害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quality Rice Cultivation in Arid Lands - Part 7: Bird Pes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318.7-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7部分:鸟患防控》中关于鸟患防控的重要条文及解读如下:
在种植过程中,应设置驱鸟装置。根据标准要求,在稻田周边每隔30米至50米安装一个驱鸟器。驱鸟器可以是风车式、光反射式或者声音播放式等类型,确保其能够有效覆盖整个稻田区域。
同时,要定期检查驱鸟装置的运行状态。具体来说,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检查装置是否完好无损,电源连接是否正常,以及是否需要更换电池或调整位置等。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此外,还需采取人工巡护措施。规定每30亩稻田至少配备一名巡护人员,负责日常观察鸟类活动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当发现有大量鸟类聚集时,巡护人员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驱鸟器的数量或频率,甚至使用弹弓等方式驱赶鸟类。
另外,鼓励采用生态友好型方法来减少鸟害。例如,在稻田周围种植一些驱鸟植物,如香茅草、薄荷等,这些植物散发出的气味对鸟类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还可以利用稻草人、假鹰模型等简单工具作为辅助手段,以达到更好的防鸟效果。
最后,强调了培训与宣传的重要性。要求种植户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鸟患防控技术和方法;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保护粮食安全的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