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优质稻种植过程中虫害防控的技术要求、防控措施及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旱地优质稻种植中的虫害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quality Rice Cultivation in Dry Land - Part 5: Insect Pes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318.5-2024《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5部分:虫害防控》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旱地优质稻的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病虫害预测预报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和系统观测。例如,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等关键生育阶段,要重点监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通过田间灯诱、性诱等方法,准确掌握害虫发生的时间、数量及分布情况。同时,结合气象条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采取相应措施。
二、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的防控手段。标准强调合理布局稻田,避免连作,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它作物轮作。在品种选择上,应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稻种,并注意适时播种,避开害虫高发期。此外,加强田间管理也至关重要,包括适时晒田、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以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压力。
三、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简单易行且环保。标准提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特别是在夜间集中诱杀效果显著。另外,利用防虫网覆盖栽培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阻止害虫侵入稻田。对于稻田中的杂草,应及时清除,减少害虫滋生场所。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防控方式。标准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蜘蛛等来控制害虫数量。还可以采用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苦参碱等对害虫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通过释放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Bt)菌剂,能够针对性地消灭害虫幼虫而不伤害其他有益生物。
五、化学防治
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标准明确指出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施药,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增加次数。推荐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一代农药产品,并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晚露水未干时进行,确保药效最大化。
总之,《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5部分:虫害防控》从多个层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虫害防控策略,旨在实现优质稻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广大种植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