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优质稻种植过程中草害防控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旱地优质稻种植区域的草害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quality Rice Cultivation in Arid Lands - Part 3: Weed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318.3-2024《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3部分:草害防控》为云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旱地优质稻种植过程中草害的科学防控措施。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云南省海拔1500米以下的旱地优质稻种植区。标准中对“草害”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在稻田生长过程中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
二、草害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性强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手段减少杂草发生基数。
2. 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和物理方法控制杂草,必要时辅以化学除草剂进行处理。
3. 安全高效。选择对水稻安全有效的药剂,在推荐剂量下使用,避免产生药害或环境污染。
三、关键防控技术要点
1. 播种前准备
- 耕翻整地:播种前深耕20-25厘米,将深层杂草种子翻至表层,经日晒雨淋后发芽死亡。
- 清除残茬:彻底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物及田边杂草,减少病虫害和杂草传播源。
- 灌水闷垡:灌水浸泡7-10天,利用水淹条件抑制杂草种子萌发。
2. 秧苗移栽期
- 适期移栽:掌握适宜的移栽时间,避开杂草高发期,提高秧苗竞争力。
-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增强群体优势压制杂草生长。
- 带土移栽:保护根系完整,缩短缓苗期,加快恢复生长速度。
3. 生长期管理
- 水分调控:保持适宜的田间持水量,既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又不利于杂草过度生长。
- 中耕除草: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拔除或机械松土除草。
- 化学除草:在杂草3-5叶期选用适合的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注意避开敏感生育阶段。
四、常见问题解答
问: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化学除草?
答:当目测田间杂草覆盖率超过30%,且主要杂草种类已明确时,可考虑使用化学除草剂。但必须先做小面积试验,确认效果后再大面积推广。
问:化学除草后多久可以恢复灌溉?
答:一般建议施药后等待7-10天再恢复正常灌溉,具体视所用除草剂种类和天气情况而定。
五、注意事项
1. 使用化学除草剂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随意增减浓度或扩大使用范围。
2. 不同除草剂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混用前应咨询专业人士。
3. 施药前后要保持田面平整,避免积水过多导致药液流失。
4. 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以上是对DB53/T 1318.3-2024《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3部分:草害防控》中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