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稻瘟病菌孢子的采集、处理、保存及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稻瘟病研究、监测及防控中稻瘟病菌孢子的保存与管理。
Title:Rice Blast Fungus Spore Preser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211-2024《水稻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稻瘟病菌孢子的保存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水稻稻瘟病菌孢子的保存操作,包括实验室和田间采集的孢子。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孢子保存时有据可依。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制定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水稻稻瘟病菌”、“孢子”、“保存”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孢子”被定义为水稻稻瘟病菌的一种繁殖体,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并附着于植物表面。准确的术语定义有助于避免理解上的歧义,提高工作效率。
孢子采集
标准要求在晴天上午9:00至11:00或下午3:00至5:00之间采集孢子。此时段内,环境温度适宜,湿度适中,有利于孢子活性保持。同时强调应选择健康无病害的植株作为采样对象,并使用干净的采集工具以防止污染。
孢子保存条件
标准规定了不同的保存期限及相应的保存条件。短期保存(不超过6个月)可在4℃条件下进行,而长期保存则需在-70℃环境下。此外还指出,在整个保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保存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稻瘟病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要求工作人员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并且在操作完成后彻底清洗双手及接触过的物品。同时建议设立专门的实验区域,避免与其他研究活动交叉影响。
结论
DB2308T 211-2024《水稻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稻瘟病菌孢子的保存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文的理解与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孢子保存的质量与效率,对于促进农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