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獐重引入的选址、种群选择、适应性训练、放归监测及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獐的重引入及其相关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introduction of Water De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513-2024《獐重引入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獐子的种群恢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獐子的野外放归活动。明确了该标准的地域限制和适用对象,确保了实施的一致性。
2. 术语和定义:
- 獐子:指赤麂(学名:Muntiacus muntjak),是鹿科的一种小型鹿类。
- 重引入:指在獐子原有分布区域或其近似生境中重新建立野生种群的过程。
3. 放归地点选择:要求选择具有适宜栖息地条件、食物资源丰富且无严重人为干扰的区域作为放归点。具体包括植被覆盖率不低于70%,水源充足等条件。
4. 健康检查与标识:所有用于放归的獐子都必须经过全面健康检查,并佩戴可追溯的电子标签。这一措施有助于跟踪个体生存状况及适应能力。
5. 放归数量控制:首次放归每公顷不宜超过两只成年獐子,后续可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密度。这样可以避免因过度集中而导致资源竞争加剧。
6. 环境适应训练:在正式放归前,需对獐子进行为期至少一个月的环境适应训练,包括熟悉新环境中的自然声音、气味等刺激因素。
7. 长期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长期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放归效果,如繁殖成功率、存活率等指标。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獐重引入技术规范》从选址到执行再到后期管理都做了详尽规定,旨在最大程度提高放归成功率,促进獐子种群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