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设施蔬菜生产中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Root-Knot Nematode in Facility Vegetables by Synergistic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Fertilizers and Water-Fertilizer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356-2024《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微生物菌剂与科学的水肥管理结合,有效防控设施蔬菜中的根结线虫病。这项标准对于保障蔬菜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微生物菌剂”、“根结线虫病”等专业术语。例如,“微生物菌剂”是指含有活体微生物的制剂,这些微生物能够改善植物生长条件或抑制有害生物。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实践过程中术语使用的统一性。
菌剂选择
根据标准要求,在选择微生物菌剂时应优先考虑对目标病原物具有较强拮抗作用且适应性强的产品。具体来说,推荐使用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高效微生物菌株作为主要成分。这些菌种不仅能够在土壤中快速繁殖,还能分泌多种抗菌物质,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的活动。
施用方法
关于施用方法,标准指出微生物菌剂应当在作物定植前或移栽后立即施入土壤中。施用量需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及发病程度调整,一般每亩地建议使用200克至500克干重的微生物菌剂。此外,还强调了施用时要均匀撒布并混拌于耕层土中,以保证最佳效果。
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科学灌溉与合理施肥相结合的原则。提倡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精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导致的病害扩散。同时,要求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应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灵活调整氮磷钾比例,特别是在根结线虫易发阶段,适当增加钙镁元素供应有助于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监测与评估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种植户需定期检查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取样送检。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原体种类后,可据此调整治理方案。此外,还需记录每次处理措施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防治策略。
综上所述,《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遵循该标准不仅能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