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护理照料风险防范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养老机构开展护理照料风险防范服务。
Title:Norm for Nursing Care Risk Prevention Services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 114-2024《养老机构服务规范 护理照料风险防范服务》是一项专门针对养老机构护理照料服务中风险防范的规范。这项标准对养老机构在日常运营中的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风险识别与评估部分,标准强调养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这意味着机构需要定期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活动区域以及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排查。例如,对于老年人常用的楼梯、浴室等易发生滑倒摔伤的地方,要定期检查其安全性,确保扶手牢固、地面防滑,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同时,还要求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个性化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关于应急预案与演练,标准明确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这包括但不限于火灾逃生、突发疾病处理、意外伤害急救等内容。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下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还要求每次演练后都要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再者,在人员培训方面,标准指出养老机构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不仅限于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术,还包括法律常识、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新入职员工,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同时,还鼓励机构采用多种方式持续开展在职教育,如邀请专家讲座、参加行业交流会等,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护。要求养老机构不仅要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还要留意他们的情绪波动和社交需求。当发现有抑郁倾向或孤独感加剧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比如安排心理咨询师介入指导,或者增加集体活动频率来促进人际交往。这样做既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也能减少因情绪失控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概率。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服务规范 护理照料风险防范服务》通过对风险识别、应急预案、人员培训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的规定,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各养老机构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给每一位入住的老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