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花荷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红花荷苗木的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ursery Stock Cultivation of Rhodoleia champion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080-2024红花荷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为红花荷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入手,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红花荷是金缕梅科红花荷属植物,其育苗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这强调了在选择圃地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保与红花荷生长习性相匹配。
其次,“圃地选择与准备”要求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且pH值适宜的地块。具体操作上,要对圃地进行深翻整平,并施足基肥,以保证苗木生长初期的养分供应。同时,还应对圃地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再者,在“播种育苗”环节中,明确了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种催芽等步骤。其中特别提到种子需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再用湿沙层积法进行催芽,直至种子露白率达到70%以上方可播种。此外,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2-3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左右。
关于“移栽管理”,标准规定幼苗长至10-15厘米高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移植,株行距设定为20×30厘米。移栽后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同时,要及时除草松土,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当苗木长至30-40厘米高度时可进行第二次移植,此时株行距调整为40×50厘米。
另外,“病虫害防治”部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巡查圃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措施进行治理。特别注意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苗木质量安全。
最后,“档案记录”要求建立完整的苗木生产档案,详细记载各阶段的管理措施、生长状况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这对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B36T 2080-2024红花荷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涵盖了从圃地选择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红花荷苗木的大规模优质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