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物联网终端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与调试、检测方法及验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中使用的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Terminal in Full-process Supervision of Hazardous Was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067-2024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物联网终端技术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1 终端设备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废物类别、重量、位置信息等。这意味着设备需要能够准确获取并记录这些基本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为后续监管提供可靠依据。
5.2.1 终端设备需采用双电源供电设计,其中主电源应支持市电接入,并配备备用电池以保证断电情况下至少持续工作8小时。此要求强调了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运行能力,特别是在突发状况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6.3 数据传输应遵循加密通信原则,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应使用不低于TLS 1.2版本的安全协议,并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7.1.1 终端设备须符合国家电磁兼容性标准GB/T 17626的相关规定,确保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不会受到干扰而影响正常运行。这表明设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还要注重抗干扰性能,以适应实际应用环境。
9.1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日志记录机制,包括操作日志和系统日志两部分。操作日志应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内容及执行者信息;系统日志则需包含启动、关闭、异常事件等重要信息。这一条款旨在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便于事后审计和问题排查。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物联网终端的技术框架,有助于提升危险废物管理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