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枸杞枝条生产香菇菌棒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枸杞枝条为主要原料生产香菇菌棒的栽培基质制备及菌棒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shiitake mushroom spawn using Lycium barbarum branch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QHNX 052-2025 枸杞枝条生产香菇菌棒技术规范》中,相较于前一版本,标准在原料处理环节进行了重要调整。新标准对枸杞枝条的预处理工艺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在“枸杞枝条的粉碎粒度与灭菌时间匹配”这一条文上,体现出从经验判断向量化控制的转变。本文将以该条文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技术逻辑及实际应用方法。
旧版标准在枸杞枝条处理方面主要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判断,如“枝条应粉碎至适当细度”等表述较为模糊,导致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执行标准不一致,影响菌棒质量稳定性。而新版标准明确规定:“枸杞枝条应粉碎至粒径≤1.5mm,且在灭菌过程中,温度应达到121℃并持续保持90分钟以上。”这一修改不仅提升了操作的可重复性,也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条文的调整源于对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吸收效率的深入研究。枸杞枝条作为香菇培养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结构直接影响菌丝的扩散速度和代谢效率。过粗的颗粒会导致营养释放不均,影响菌丝均匀生长;而过细则可能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降低灭菌效果。因此,通过设定粒度上限,可以有效平衡营养供给与生物安全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首先,使用符合要求的粉碎设备,确保枸杞枝条粉碎后粒径不超过1.5mm;其次,在灭菌阶段,必须使用能够稳定维持121℃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并设置计时装置,确保灭菌时间不少于90分钟。此外,建议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建立质量检测机制,定期抽样检测粉碎粒度和灭菌参数,以确保标准落地执行。
总体来看,新标准在枸杞枝条处理环节的细化,是推动香菇菌棒生产从传统经验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理解并落实这一条文,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