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粉虫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黄粉虫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Yellow Mealworm (Tenebrio molito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676-2024《黄粉虫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粉虫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为黄粉虫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病虫害预防措施
标准中明确指出,预防是控制黄粉虫病虫害的关键环节。要求在养殖前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清理旧料、清洗器具等,并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剂进行处理。同时强调定期检查养殖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外界有害生物侵入。此外还提到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黄粉虫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疾病。
二、常见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针对黄粉虫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真菌性病害如白僵病以及寄生虫感染等问题,《规程》给出了详细的症状描述和初步判断方法。例如对于软腐病,其典型特征为虫体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并逐渐扩大直至整个虫体变软溃烂;而白僵病则表现为虫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这些信息有助于养殖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三、合理用药原则
当发生病虫害时,《规程》提倡采用绿色防控手段优先考虑物理或生物防治方式。但如果确实需要化学药剂干预,则必须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且不得随意更改配方。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在最后一次喷洒药物后至收获之间应留出足够时间让残留物降解到安全水平再进行采收加工。
四、废弃物管理
最后,《规程》还对废弃物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所有废弃培养基质必须集中收集运往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同时鼓励资源化利用如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等副产品实现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黄粉虫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预防、诊断及治疗等多个环节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现代生态农业理念。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从而促进黄粉虫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