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蛹虫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培养基配方与制备、接种、培养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桑蚕蛹为培养基质的蛹虫草人工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using Silkworm Pup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桑蚕蛹虫草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620-2024)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桑蚕蛹虫草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蛹虫草栽培的基本要求、生产环境、菌种制作、栽培管理、采收及质量检验等内容。适用于利用桑蚕蛹作为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操作流程。其中,“桑蚕蛹”是指家蚕幼虫经吐丝结茧后化蛹阶段的产品;“蛹虫草”则是指通过特定方法将蛹虫草菌接种到桑蚕蛹上培育而成的一种食用菌。
二、基本要求
在选址时,应选择远离工业污染源、交通便利且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生产活动。同时,要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并配备必要的冷藏设施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和产品的储存条件。
三、生产环境
对于生产车间而言,温度控制在18℃至25℃之间最为适宜,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范围内。此外,还需要定期对车间内外部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杂菌侵入影响产品质量。
四、菌种制作
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应当选用经过鉴定确认为纯正的蛹虫草菌株,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进行扩繁直至达到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数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光照强度以及pH值等因素,以促进菌丝体健康生长。
五、栽培管理
1. 接种前需先对桑蚕蛹进行清洗并晾干表面水分;
2. 将已准备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布于每只蛹体表面;
3. 放置入培养架内后维持适当的温湿度条件;
4. 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设置;
5. 当子实体长出后继续给予充足氧气供应直至成熟。
六、采收及质量检验
当观察到大部分个体已经完全展开并且颜色鲜艳时即可开始收获工作。采摘下来的产品需要立即送检,主要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形态、水分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品上市销售。
七、其他注意事项
在整个操作流程当中,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手套等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卫生管理制度。另外,在整个周期内都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明扼要地阐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的农业技术规范。